全港首間智慧醫院 開拓醫護新領域
坐擁無敵吐露港海景的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有著前衞的建築外觀,是全港首間5G網絡全覆蓋的智慧醫院。大堂接待處設有數台自助電子服務站及帶路機械人「院轆轆」,為病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務。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透露,先進科技不能取代醫護工作,反而讓他們專注更重要的診治過程,最終是要向市民提供優質、高效、實惠的醫療服務。
價錢透明 服務貼心
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醫療服務,卻同時承受着日益沉重的負擔和挑戰。馮醫生指目前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私家醫院收費不清晰,期待中大醫院能有助平衡公私營醫療體系差異,以非牟利、積極投入科研和教學作原則,善用創科去提升質素及效率、帶來親民收費水平,亦會持續接收醫管局轉介的個案,紓緩公營醫療壓力。
「智慧服務」以人為本
數碼化、智能化科技已成為現今醫療的基礎。「我們將流動資訊科技及實時數據融入診治流程,支援病人求醫就診到家居照顧的整個旅程,主要在『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方面著手,將醫護流程和醫院運作自動化、智能化,讓醫護人員能更專注看顧病人,減少行政管理工作。」
要做到以人為本,自然要考慮病人體驗、確保整個就診過程暢順。中大醫院即將提供手機應用程式讓病人預約門診,到醫院時可透過自助電子服務站登記和取籌,對接病人app內的輪候提示功能,便可知道何時應診;同時程式可顯示病人的診症紀錄、醫療報告、藥物敏感資訊等,提升服務體驗。
對住院病人,所有病床連接的資訊娛樂系統除設有電視及上網功能,更可用作點餐、查詢住院費用、遙距家屬探訪、遠程診症等,在現時疫情反覆的情況下有助保持社交距離。
在取藥及離院時,病人可於病房樓層的護士站取藥,而毋須到地下的藥劑部,更方便病人。
「智慧醫療」事半功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電子病歷紀錄系統便是中大醫院的一項「利器」。該系統已全面接通政府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在病人授權下,醫護人員便能即時掌握病人病歷等資料,有助診治及臨床決策;同時有利醫護人員間的訊息傳遞,既省時亦環保。
醫院亦引入電子藥車,護士派藥時只需與病人核對個人資料及掃描病人手帶,藥車上相應的藥格便會開啟,減少派錯藥風險。
藥劑服務方面,在藥房的藥架上每種藥物均有電子標籤,藥劑師於平板電腦選取處方藥物後,藥架上藥物的電子標籤會亮起不同顏色燈光,方便藥劑師「按燈執藥」。該院亦率先引入自動藥物分包機,可將病人不同時段要服用的藥物分開獨立包裝,確保病人準時準量服用藥物,減少漏服、錯服情況。
「智慧管理」省時節流
當今醫療設備及器材五花八門,能產生大量健康或疾病情況數據,所以必須有一套共同語言把它們連繫,才能將海量數據整理成有用資料。「我們採用基於HL7標準的『快捷健康互操作資源』(FHIR)系統,冀以單一平台、物聯網技術打通各種設備、裝置、系統,讓醫院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從而提升醫療服務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消耗,以至減輕病人財務負擔。」
現時院內設有導航及實時定位系統,方便醫護及病人檢視自身及藥物等的實時位置,確保病人安全和不同物品的去向;例如病床用品、醫護及病人衣物等都配備了無線射頻識別(RFID),讓管理人員輕易識別和追蹤,省卻大量盤點核對時間。
「不要少看床單被服等布料用品的管理,有效監控的話可以減少20-30%的浪費和消耗。我們不似公營醫院般需要大量物料儲備去應對緊急情況,在『需用才用』的原則下變相擁有更多現金流,這對私營醫院來說非常緊要。」
馮醫生形容香港公私營醫療失衡的現象也正在愚公移山般慢慢地完善。隨著他領軍籌辦的中大醫院正循序漸進分段開放,他期望中大醫院開創出一個基礎,帶動將來的醫療科技及體制不斷變革,讓任何人都享有可負擔的優質醫療服務。
中大醫院小資訊
醫院設有516張病床,現階段已提供普通科門診及眼科、心臟科、泌尿科等專科治療、影像診斷、物理治療等服務,今年內將拓展至24小時急症室及開展產科,第四季將有約120張病床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