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逆轉全球化供應鏈 企業以「3高3低」原則自保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各國採取封城措施,導致全球經濟大受影響,而供應鏈亦受到牽連。香港供應商協會主席、美國吉時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文錦預料,疫情令市民起居飲食、生活習慣產生了巨大變化,2020下半年本港的需求及供應鏈將持續波動,疫情、中美貿易戰、美國考慮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等因素,都將令供求情況難以預測,建議企業可以探討不同供應鏈方案、確保貨源不絕、靈活面對巿場需求。
港來貨穩定 供應未受阻
市民早前曾因疫情爆發而搶購家居用品和糧食,當時何文錦亦代表香港供應商協會表示,各供應商都按本地的慣常需求而備有充裕庫存,呼籲市民毋須搶購和囤積。以吉時兄弟為例,其代理的幾十個品牌,包括潔柔衛生紙、勁量電池、岡本安全套、清熱酷、太古糖、皇滋味午餐肉、阿一飽魚、三養麵等,平日每天平均有10個標準貨櫃(約50至80噸)的貨量運港,在疫情期間鮮有出現短缺。當時公司員工花了很多額外時間去監察庫存、需求及緊密與廠商聯絡,以確保貨品供應。
「我們公司平時都會預備約1-2個月的貨量,供應全港10,000多間零售店及餐飲店。尤其在農曆新年前,業界都會增加庫存量,及預先安排在農曆年後補貨,以滿足消費者於節日前後,對各類產品的龐大需求。」
何文錦稱,吉時兄弟的貨源來自世界各地,約有一半來自東南亞、3成多來自中國,其餘為歐美等地。
「內地的家居用品及食品供應商在疫情爆發後,已積極採取隔離及防疫措施,迅速復工,而復工後更加大生產量,所以貨源只有片刻窒礙、並無斷裂。反而疫情在西方及東南亞持續肆虐,增加了業界的物流貨期和成本的壓力。因各國相繼封城、巿民留家,減低了外出消費,以致銷售大減,貨運航班縮減,因而物流時間長了,運費也增加了。」
條碼減缺貨率數碼化增現金流
隨著業務增長,吉時兄弟於上年將貨倉遷往葵涌4號貨櫃碼頭和黃物流中心,新貨倉集中於同一層,佔地達11萬平方呎,其中約一半為恆溫倉庫。全倉建有3層高不同類型的鋼結構貨架,配合電動鏟車,大大提高儲運力。倉內設有60多部CCTV及警報監察系統,進行24小時監測,以確安全;同時設有一個包裝工作車間,以應付不同客戶對貨物的需求。另外,貨櫃車及其他車輛可直達貨場,全倉庫可同時處理10輛車/貨櫃的裝卸工作。對比以往的倉庫,大大提高了營運效率及加強競爭力,能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生意模式及需求。
公司在倉儲和零售管理的不同層面都有應用GS1條碼來提升效率。「我們倉庫只有約20名員工,每天需要處理數以萬計貨物的進出,均以條碼認證進行收貨、儲存、執貨和出貨等工作。同時間,每一個儲存區域、儲存位置亦是應用到條碼技術,以茲識別。如果沒有條碼來確認、點算和追蹤,實難以想像如何管理。同時,我們要與實體零售商及電子商貿平台接軌,都必須有條碼來快捷地與商業夥伴交換準確的貨品資料,並獲取銷售數據,讓缺貨率減到最低。」公司同時亦採用了GS1 HK的「通商易」(ezTRADE)平台,以電子方式傳送訂單、發票及付運通知書,提升溝通效率。「現在香港各大零售商都有用『通商易』平台,作為供應商自然必須使用。電子系統不但減少人為錯誤、提升數據準確性,而且有助及時補貨、改善收款流程、加快現金流,我們只需數個員工便能處理每月過萬張訂單,是我們數碼化進程的其中一項關鍵。」
供應鏈突變 需替補方案
過往,有些商家會以最低成本和剛足夠的庫存,來達致最佳供應鏈管理。一場疫情卻顯示某地方的工廠停工停產,可引發供應斷裂的危機。何文錦認為,商家應先審視供應鏈的薄弱環節、例如倚賴單一供應的地方,然後確保該環節有替代供應商,
並建立早期預警系統,及供貨出問題的應對機制與修復機制。靈活、有彈性的供應鏈可幫助公司在供應受壓時迅速進行調整。同時,這亦可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變成公司的競爭優勢。
他透露,許多物流企業開始應用電子簽名或貨運位置追蹤等科技,令供應鏈更透明,吉時兄弟便透過運輸管理系統去規劃路線和管理車隊。系統內置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等科技,具備全面的運輸和配送功能,助優化送貨排程。系統能實時追蹤貨物運送情況及準確預測庫存,減低因人手操作而導致發票出錯,提供統計報告以評估送貨表現及提高效率等。
企業自保需掌握「3高3低」
何文錦認為,企業要在經濟低迷、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的環境下求存,必須盡力做到「3高3低」:
- 提高巿場需求預測準確性
- 提高巿場營銷及推廣的力度
- 提高交貨和供應能力
- 降低供應鏈成本
- 減少庫存積壓
- 降低總體採購成本
近年消費者日益重視產品的生產、製造、運輸相關資訊,尤其是食品及個人護理用品,因這些會直接影響他們自身健康及安全。何文錦強調作為供應商,業界的責任正是要提供優質產品給予消費者,讓他們安心享用。他亦寄語業界應共同努力建立可靠的追蹤追溯系統、讓供應鏈更透明,才能在品質、危機管理等系統上打穩基礎,滿足監管規定之餘亦提升消費者對業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