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ong Kong)對 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

只有中文版本
Body

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K) 為一間發展和推動全球標準的非牟利機構,於香港成立超過 30年,有近 8,000名企業會員,當中有接近85%為中小企(僱用少於10人的企業),97%為僱用少於100人的企業。

本會透過提供以全球標準為本的平台、解決方案及服務,為不同行業的企業提升效率、安全性、真確性和可持續性,推動商業之間的連繫。早前本會諮詢了多位行業諮詢委員會委員及會員,當中涵蓋大中小企管理層,綜合各項提議後,冀能透過此建議為中小企的利益發聲

本會提出的建議,希望幫助1)支援中小企;2)推動香港本地消費3)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除可讓香港商界及巿民渡過目前難關,還可振興經濟及保障民生,助香港迎接未來挑戰、把握機遇。

 

1)   優化支援中小企的措施

1.1   鼓勵企業應用創新科技

1.1.1 放寬「科技券」申請條件

目前「科技券計劃」僅限資助與科技應用直接相關的配套,例如是技術、設備或服務,但並不涵蓋科技應用所涉及的其他範疇。本會建議政府考慮擴闊「科技券」的支援範疇至培訓、策劃或推廣,讓員工也能掌握相關專業和全渠道營銷策略,配合企業全面使用科技優化運作。

除此以外,亦可將「科技券」支援範疇擴闊至直接應用於硬件配套上,例如政府可以小額快速審批的形式資助中小企應用提升效率的自動化物流設備,助他們於倉庫上配置電動唧車(electric forklift truck)或其他先進設備,全面提升效率。

同時亦建議豁免部份科技項目「貨比三家」的規定,目前採購項目價值超過五萬元就需要「貨比三家」,但某些技術方案於香港屬獨有或少有,令企業於申請時難以取得三間供應商的報價而未能或延誤申請。本會建議政府可考慮酌情處理部份科技項目的申請要求,鼓勵創新。

 

1.1.2 撥款推廣及支援中小企採用創新科技

現時市場上有多種創新科技如物聯網、人工智能(AI)、大數據分析等,但中小企未必理解哪些科技適合自己的業務。本會建議政府能增撥資源提升傳統中小企對創新科技的認識,在舉辦科技相關峰會或展覽時(例如:互聯網經濟峰會),讓各中小型及非牟利的方案供應商免費演示及分享科技相關方案,並讓傳統中小企免費參與,助本來不熟悉科技的中小企接觸及應用新科技,實踐智能商貿的願景。

此外,香港很多傳統品牌處於數碼轉型的十字路口,沒有相關專業知識和專才讓品牌能透過自動化提升效率及持續發展,建議政府可資助中小企進行營銷及品牌策略諮詢,讓中小企能在有效使用科技轉型的同時,以各樣營銷策略配合發展,幫助中小企長遠發展及提升競爭力。

 

1.1.3 增加對零售業採用科技的支援

人手短缺和流失等問題會影響零售業服務質素及生產力。本會建議將目前最高資助額5萬元的零售業人力需求管理科技應用支援計劃(ReTAAS)加碼至20萬元,並將資助項目開支由50%提升至75%(例:若項目金額為10萬,現行制度是政府資助5萬,企業支付5萬;若放寬至75%及加大資助金額,就會是政府資助7.5萬,企業只需支付2.5萬),以及加快審批時間,鼓勵更多零售業採用科技解決企業人手問題之餘提升顧客體驗。

 

1.2 全面幫助中小企拓展香港以外市場

1.2.1 取消「BUD專項基金」地域限制

「BUD專項基金」新一輪措施將每間企業的合計資助上限提高至400萬元,但該資助金額需「一分為二」、一半中國內地一半東盟;本會建議取消「BUD專項基金」資助金額的地域限制,讓企業可自由決定資助基金用於不同市場的比例,例如是集中發展一個市場,或是自行決定發展內地及東盟市場的資金比例,如7:3或6:4比例等,增加資金靈活性。

政府亦可考慮放寬當中的「相關企業」定義,現時同一人同時擁有兩間企業30%或以上股權會被視為同一公司而不能為兩間企業獨立申請資助,本會建議放寬該規限,只要同一股東所擁有的兩間企業屬不同類別的業務,或放寬持有股權至55%或以上,就可同時為兩間公司申請資助,助各類本地業務拓展至海外市場的同時為勞動市場製造更多就業機會。

此外,現時「BUD專項基金」政府會按一對一比例資助企業,本會建議可提高資助企業比例,鼓勵更多中小企開拓海外市場,為業務帶來增長機會。

政府亦可考慮放寬「BUD專項基金」申請範疇,讓企業不需局限於延續發展現有產品才能作出申請,而是可以將資金應用於新產品上。因不同地區所需產品不同,故拓展市場時需開發新產品,而中小企在研發時往往因高昂成本和人手而卻步,若能加強支援,就可鼓勵更多企業創新。

 

1.2.2加強推廣「市場推廣基金」

本會十分歡迎將「市場推廣基金」(EMF)的資助上限提升至 80萬元的措施,同時建議應增撥資源,加強該基金的推廣,讓中小企可更了解資助不僅限於讓企業在海外參加展覽,還可用於在海外推廣項目上如建立網上商店或應用程式等,鼓勵更多中小企參與。

 

1.3 繼續支援中小企渡難關

1.3.1 恆常化資金周轉計劃

政府優化了多項「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措施,例如是新增九成信貸擔保產品、容許貸款企業先還利息等,助中小企應付經濟逆境下的資金周轉壓力。由於融資計劃為有期貸款,並不涉及更多資助或款項,故本會建議將計劃恆常化,減輕中小企資金周轉壓力,應付未來多變的營商環境。

此外,現時中小企營商環境嚴峻,需要大量資金作周轉之用。雖然早前政府已優化九成信貸擔保產品借貸額最高至600萬港元,但銀行批出的借貸並無最低保證借貸額,並會根據公司營業額按比例批出,令一些初創企業或是面臨最大困境的微企只能獲得10萬或20萬的貸款,完全不能助他們渡過目前難關,尤其影響營運成本較高的零售及貿易行業。本會建議政府可放寬初創企業或微企的借貸申請,讓企業不需以財務報表為依據、無條件獲得至少可維持三個月營運的借貸。

另外,亦可考慮進一步放寬還款規定,政府早前已推出優化措施讓「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申請者可於未來6個月先還息不還本,最多申請續期一次,即最多十二個月先還息不還本。本會建議政府可將還息不還本的期限延長至1年,續期一次即最多可2年還息不還本,有效期由1年延至2年,並將還款期延至8年,減低中小企資金壓力。

 

1.3.2 提供短期免息貸款

每逢年尾都是中小企的資金周轉需求高峰期,因要應付各項開支如支付員工雙糧。本會建議政府可考慮向中小企提供短期的免息貸款助中小企應付特別情況下的資金周轉。免息貸款額可根據中小企財務報告內員工年尾雙糧或獎金開支批出,上限為50萬,借款期爲3-4個月。

 

1.3.3 豁免中小企牌照費及稅款

去年營商環境嚴峻,本會建議政府可繼續支援中小企,豁免各項開支以紓緩負擔,例如是繼續豁免商業登記費一年及食肆售賣許可證全年牌照費。此外,政府亦可考慮寬免上年度繳稅少於200萬港元或以下的工商企業繳付預繳稅稅款,以及豁免批發零售、飲食、物流業界的差餉和地租,上限每季度10,000元。

 

2)    推動香港本地消費

2.1 向市民及旅客派發「消費券」

2.1.1 建議向每位巿民和旅客派發特定港幣金額的「消費券」,並可將消費券分為飲食、零售、旅遊、個人服務等四部分,須在六個月限期內使用,藉以支撐零售等市道和帶動本土經濟的復甦。

 

2.2 優化巿民稅務

2.2.1 寬免薪俸稅上限:經濟前景不明朗,中產及夾心階層面對沉重的稅務壓力,寬免稅收有助鼓勵市民消費,建議提高基本免稅額由現時的港幣132,000至150,000元。

 

3)    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

3.1 放寬內地與香港聯合資助計劃限制

3.1.1 政府早前推出的「內地與香港聯合資助計劃」,讓香港與內地不同省份加強科研合作,協助香港創科發展注入新動力,但由於申請的條件都必須要與本地公營科研機構或研發中心合作,排除了具有研發能力的非牟利機構科研成果。本會期望政府能放寬限制,讓大灣區與香港區域中具研發能力的非牟利機構都能申請及獲得資助,方能讓科研發展更蓬勃。
 

3.2 撥款鼓勵於大灣區食品貿易及醫療器材採用全球數據標準進行追蹤溯源,保障民生

3.2.1  非洲豬瘟、食物過量添加濟或污染 物等安全問題時有發生,涉及跨境食品貿易,故此食品追蹤追溯及數據聯通尤其重要。食環署已於2019年12月23日推出食物貿易網站(Food Trader Portal),讓食品進口商或分銷商可於網上登記申請進口許可證,目前正向肉類、家禽及野味進口商推廣,但業界參與與否屬自願性質。

本會建議政府可以鼓勵食品貿易商登記食物貿易網站,使食品數據更為完善,促進兩地資訊交流融合,當有食品問題時更有效召回,保障大灣區及本港巿民安全。此外,部份中小企並未將自身營運數碼化,本會建議政府可撥款資助及鼓勵中小企將營運流程數碼化,以配合食物貿易網站的推行。

長遠而言,推動食物貿易網站的全面應用、及產品數據互通,還可支援銜接「單一窗口」第二階段的推行。

 

3.2.2  政府及業界近年積極推動大灣區內的藥物和醫療監管合作,而於2019年11月6日中央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公佈了16項政策措施,當中一項為大灣區內地城市指定港資醫療機構可使用已在香港註冊藥物和常用醫療儀器,吸引跨國醫療科技公司以香港為基地引入醫療儀器同時到大灣區發展,惠及兩地。

然而,要保障大灣區內民眾安全及確保醫療儀器流向,就需要一個兩地通用的標準。本會建議政府可以增加支援去推動業界於醫療儀器上應用醫療器材獨有識別(UDI)的全球標準,例如是與中國商討採用了全球標準的醫療儀器可獲減低進口中國的關稅優惠。全球標準的應用可讓灣區內醫院準確辨識醫療器材,進行追蹤追溯,確保灣區民眾健康的同時提升港人在大灣區就醫的信心。
 

3.3 資助建立統一的產品數據平台 進大灣區產品資訊互聯互通

3.3.1 跨境貿易日趨普遍,建議政府撥款資助建立統一的產品資訊平台,推進大灣區產資訊互聯互通。消費者通過產品條碼或二維碼,配合流動應用程式,獲取可靠、單一來源的產品資訊如品牌商、產品名稱、成分、營養價值、影像、到期日等等。通過統一的數據平台,增進產品透明度,優化消費者購物體驗及提升消費信心。
 

3.4 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香港 將高端科技建設引入香港

3.4.1 本會建議政府可以寬減利得稅的形式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香港分公司,讓更多高端物流建設及科技相關項目能在香港落實。例如是跨國企業於香港投資超過港幣1,500萬的項目,可獲寬減該財政年度的利得稅。此可讓香港透過高效且獲認可的數碼系統或自動化機械的應用提升競爭力,亦可讓本地勞動市場接觸及使用先進科技,提升技能,並鞏固香港在大灣區發展規劃中不但發展創新,且引用創新科技的角色。
 

3.5 資助港企參與香港信心產品計劃 於大灣區內推廣「香港品牌」

3.5.1  網購食品及日用品風氣在內地普遍,但冒牌產品、黑心食品新聞卻無日無之,建議政府能撥款資助港企參加香港信心產品計劃、或優質食品源頭追蹤計劃,利用489條碼的優勢、包裝防偽和追蹤技術等科技,協助香港食品及產品製造企業於灣區內推廣香港品牌,讓大灣區消費者簡單掃描條碼就能確保貨源真確,提升消費者信心。 
 

3.6 增撥資源 加強中港兩地專才交流

3.6.1  現時香港很多行業都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而且聘請專才都相當困難。
本會建議政府放寬國內專才來港培訓或工作,除現時的工程和會計外,擴闊到運輸、技術工程、安全管理項目。另外,可增撥資源資助業界舉辦更多中港聯辦技術培訓班,助企業紓緩人手問題的同時帶動中港兩地的知識及技術交流,達成雙贏。

 

- 完 -

 

關於香港貨品編碼協會
 

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K)於1989年由香港總商會成立,是GS1®環球組織的香港分會,也是一間提供標準的非牟利機構,一直致力研發和推動全球標準,讓企業可獨有識別、準確擷取及自動分享產品、位置及資產的重要信息。GS1總部位於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擁有超過110個成員組織,遍及全球150個國家。

GS1 HK透過提供以全球標準為本的一系列平台、解決方案及服務,為不同行業的企業提升效率、安全性、真確性和可持續性,並推動商業之間的連繫。全球標準能確保數據可信、準確,讓業務夥伴易於分享、搜索該些數據,並連結到相關資訊。而本會的產品電子代碼(EPC)標準是物聯網的基礎,有助研發出一連串物聯網服務及應用。我們亦協助業界應付全渠道商貿帶來的挑戰,為其營造無縫的顧客體驗。GS1 HK與各貿易夥伴、行業機構、政府及資訊科技公司積極構建協作生態,實踐「智能商貿,優質生活」的願景。

GS1 HK目前有近 8,000名企業會員,涵蓋約20種行業,包括零售消費品、食品及餐飲、醫療護理、成衣、物流及資訊科技。

如欲進一步了解本會,請瀏覽 www.gs1hk.org

 

如有垂詢,請聯絡:

Corinna Fung                                                         Will Ip

電話: (852)2863 9787                                            電話: (852)2863 9763

電郵: corinnafung@gs1hk.org                                 電郵:willip@gs1hk.org


置頂